年货中的山野之鲜

来源:澳客okooo下载手机版    发布时间:2024-01-27 21:45:47
年货中的山野之鲜
  • 产品介绍

  年货,是集“年味”与“地方味”于一身的滋味。“年味”昭示了同一性,而“地方味”则凸显着差异性。

  在丽水人的年货清单里,从不会缺少香菇的身影。它是绿水青山间最常见的食材代表作,浓缩着一方水土孕育出的山野之鲜。

  在这座年产食用菌2000万袋、占松阳总产量三分之一的山乡,一朵香菇经历了近20年的培育,开遍全国。

  河头是松阳远近闻名的“香菇专业村”,100多户农家投身香菇种植,年产量逾650万袋。形成规模效应后,产业的辐射力也随之增强——周边玉岩镇、枫坪乡等地的菇农,也多乐于来河头发展。

  从松阳互通下高速后,再行驶不到10分钟就能抵达河头村。虽是小山村,辨识度却很高,雪白连片的香菇大棚紧密镶嵌在道路两侧的田地里,远远就能看见。

  走近了,会发现每个菇棚前都摞着统一规格的塑料筐,筐里装满了香菇。在大棚内,一根根菌棒整齐地码放在地面上,大大小小的香菇长势正旺。这些香菇多是长着褐白相间花纹的花菇。菇农们有的忙采摘,有的忙打包,有的忙运送,在新春将至时迎来了产销旺季。

  1月19日凌晨2点,雨雾朦胧,寂静无声。菇农郑为平从睡梦中醒来,起身后简单擦了把脸,便提着竹筐往菇棚走去。棚里没灯,郑为平还戴上了头戴式电筒用以照明。

  郑为平是村里的种菇大户,打理着10个大棚、9万多棒香菇,日产量达500公斤。他和记者说,香菇一般从12月开始出菇,来年1月、2月是丰收季,可以一直采摘到5月份。7月中旬到8月中旬则是制作或采购料棒的时段,料棒经过灭菌、接种等环节后,9月至11月就可以育菇了。

  “就像明前采春茶一样,摘香菇也得抢时间。”郑为平说,最近几天昼夜温差大,出菇率高,必须抓紧采收。虽然每天都要与时间赛跑,但郑为平早就习以为常,他一年里的生活起居都在菇棚里。在叶村乡,像他这样的菇农数不胜数。

  进了菇棚,郑为平把竹筐搁在小推车上,边走边扫视着地面的菌棒,一经发现成熟的花菇,就立即弯下腰一手托着菌棒,一手用食指、中指、大拇指轻轻捏住菌盖,向菌柄垂直方向稍微用力,“噗”一声就摘下一朵。

  那么,怎么样来判断香菇是否成熟?“有两个方法。一是看大小,一般菌盖开到三指宽就算长成了;二是观察菌盖下的菌丝,菌丝越多,香菇越嫩,如果菌丝撑开了,就说明香菇已经‘老’了。”郑为平笑着说。

  十几分钟后,容量25公斤的竹筐已经满满当当,郑为平也热得脱到只剩一件单衣。“辛苦是辛苦,但生活有奔头。”郑为平和记者说,今年香菇行情挺好,河头花菇送到乡里的香菇交易市场贩售,销路不成问题,“每公斤的批发价保持在14元左右,比干菇高出一倍。”

  近一个月来,这个香菇市场里客商云集,车流、人流、货流交汇,熙熙攘攘。每天一大早,菇农们就载着一车车饱满、新鲜的香菇来交易,来自浙江、福建等地的收购商则马不停蹄地验货、称重、装车,忙得不亦乐乎。

  “太忙了,根本来不及摘啊!”离开郑为平的菇棚后,记者又来到了程珍仙的家庭农场。今年,她不仅培育了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研发的新品种,还应用了新技术,菇棚里的香菇产量多、长势好,4个大棚里的6位菇农都十分忙碌。

  下午2点左右,程珍仙趁着吃完午饭休息的空当,向记者展示了她的“科研笔记”。原来,除了每天在菇棚里采菇外,程珍仙还会详细记录每支菌棒的出菇数量、菇体大小等,并将数据传输给丽水市农林科院、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丽水综合试验站小组成员蒋俊。

  过去,叶村人种菇多是凭经验粗放式管理,导致产业层次偏低,而技术落后又引发了菌种退化、品控困难等问题,发展逐渐走入瓶颈。何以破局?叶村乡选择与丽水市农林科院合作,致力于研发食用菌新品种、改进栽培技术。

  程珍仙的家庭农场率先加入“试验田”。从2023年开始,程珍仙在养菌阶段采用了全新的大棚控温技术,成功解决了香菇菌棒高温烂棒问题,菌棒成品率随之提升5%以上。

  “传统的控温手段,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在高温天里覆盖反光膜并持续喷水,而大棚控温养菌技术能理解为让菌菇住进了‘空调房’,温度随时可变可控,养菌效率大幅度提高。”蒋俊和记者说,这项技术还充分的利用夜晚自然降温过程通风换气,大大降低了能耗,相比高能耗的工厂化全程控温养菌模式,有着低投入、低能耗、免运输、便于推广等优势。与此同时,为了更好的提高叶村食用菌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丽水市农林科院还在当地试验推广了产量高、菌龄短的香菇丽香6号、丽香8号两个新菌株。

  如今走在叶村乡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菇农忙碌的身影,为实现产业提质升级,充满生机活力的乡村里涌现出不少新鲜事——过去,菇农买木屑、麦麸、灌装菌棒、消毒、注射菌丝,菌棒生产全流程一步都绕不过去,而现在,大家已经不用四处奔走采购原料了,只需在每年7月中旬到8月中旬购买现成的菌棒就可以栽培香菇。原来,叶村乡与玉岩镇、枫坪乡在2022年共同争取到中央扶持革命老区专项彩票资金,建立了食用菌共富工坊。

  走进共富工坊,映入眼帘的是30多台现代化的料棒生产机器,每年可生产400多万袋料棒,为周边菇农提供了稳定、高质量的菌棒来源,节省了大家的生产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共富工坊通过“村集体+企业+农户”的方式运作,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在服务300余户菇农的同时,还为当地提供了120余个就业岗位,有力带动了低收入农户增收。

  在叶村乡食用菌产业的成长之路上,不断追求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只是方向之一,持续推进食用菌全产业链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求新求变,才是脱颖而出的关键。

  随着短视频、直播等全域兴趣电商模式的兴起,叶村乡瞄准“数字”机遇,依托斗米岙电商直播共富工坊,招引本土电商人才夏红燕、金慧玲、郑增强等在乡村开设直播间发展短视频经济、直播经济,带动食用菌销售促增收。

  “大家好,你们现在在直播间看到的就是‘山珍之王’香菇,它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喜欢吃的千万别错过啦……”在返乡青年毛泽平的直播间里,全国各地的粉丝正热情互动,表达着对叶村食用菌产品的浓厚兴趣。2022年12月,毛泽平成立了叶村乡首家食用菌专业化直播基地——毛菇菇食用菌直播基地,致力于推广食用菌产品,帮助村民通过直播销售香菇,以短视频助力乡村“出圈”。目前,基地已开展食用菌直播销售80余场,销售额达10万元。

  “菌菇直播风生水起,但还有一个难题摆在我们眼前:鲜菇不易保存、长途运输容易损坏,通过一般快递、物流发货难以保障质量,所以我们只可以以销售干菇为主,但这样一来,利润就少了。”毛泽平说。

  毛泽平的问题也同样困扰着其他菇农,建一座冷链物流中心势在必行。于是,叶村乡联合枫坪乡、竹源乡等乡镇积极谋划,计划投资1.38亿元打造集冷库、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仓储区、电商直播楼、农产品加工展示区等功能于一体的松阳县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实现食用菌“生产—存储—加工—销售”全链条发展。建成后,预计带动全县约2000户种植户销售农产品,叶村、枫坪、竹源、玉岩的20个村每年可按特殊的比例获得分红。目前,这个将打开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项目已经正式开工建设。

  新年喜事不断。眼下,叶村乡又招引了投资额5000万元的特色食用菌智慧型栽培教育实训基地,打造特色食用菌智慧型集约化栽培大棚、食用菌天然复合调味品和即食型食用菌制品厂房等,填补松阳食用菌产业后端加工的空白。建成后的基地,将在食用菌生产技术、品质衡量准则制定、产品深加工、品牌打造等方面实现示范带动,助推食用菌产业优质高效发展。目前,项目一期特色有机食用菌联动栽培大棚已在建设中。

  “我们计划通过三年左右时间,使菌棒种植数量在2023年的基础上翻番,培育2家以上食用菌规上精深加工企业,打响食用菌叶村区域品牌,带动本地及周边农民年均增收10%以上。”在叶村乡副乡长徐林斌描绘的未来蓝图中,实现“一朵菌菇串起一条产业链、撑起一把致富伞”的目标已经有了具体的路径。

  新年总有新气象。在叶村乡,一根根菌棒上绽开的不仅是蒸蒸日上的食用菌,更是菇农对未来的憧憬。为了挖掘、打造产业特色并持续扩规模、延链条、增效益,叶村乡通过小菌菇,书写出了与众不同的产业大文章。


进入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7 澳客okooo下载手机版官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