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企业行|抓住风口、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惠阳新圩这两家公司实现跃迁式增长

来源:园林树枝粉碎机械设备    发布时间:2024-03-04 00:45:15
惠阳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企业行|抓住风口、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惠阳新圩这两家公司实现跃迁式增长
  • 产品介绍

  惠阳新圩镇地处惠州、深圳、东莞三地的交界处,是惠阳面积最大的乡镇,全市唯一同时临深临莞的镇街,也是惠阳打造的两大千亿级产业园区之一——惠阳(新圩)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产业园所在地。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多年来的工业基础,正成为深惠协同发展的前沿阵地和大湾区投资创业的热土,吸引大批优质项目落户发展。

  为了更好的服务企业、发展企业,近两年来,新圩镇大力实施交通改造及环境治理等工作,从软硬件两方面优化营商环境。包括健全“一站式、一条龙批办”和“全程式、契约型服务”的办事服务制度,逐项完善投资接洽、考察洽谈、立项报批、项目跟踪、落实政策等投资促进机制;建立“镇领导挂点服务重点企业制度”,定人限时解决企业反映的诉求和问题,大力开展走访着重关注企业行动,全力推动各项惠企扶企政策的落地见效等。

  近期惠阳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企业行走进新圩两家企业,感受良好的营商环境如何滋养企业未来的发展,企业又是如何通过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提升发展活力与动力。

  奔跑在快速地发展赛道的惠州市纵胜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下称“纵胜电子”)凭借转型迎来新机遇,从2015年成立至今,多年的基础积累和大手笔的研发投入,让它从仅做玻纤、碳纤维、凯夫拉等原材料的供应商转为消费类电子科技类产品结构件的生产者,企业也实现跃迁式升级,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为技术型的智造企业。

  回忆起企业史,该公司CEO张宗权说,在纵胜电子的发展之路上,有两个关键节点,2015年与2019年。

  2015年,彼时张宗权已在材料领域耕耘了将近10年,正决定“换个思路做产品”进入下一生产链条,当年成立了纵胜电子,新增工艺工厂,由原材料供应转型成全制程成品交付,并开始投放研发3D成型电池后盖。

  从材料供应商转到成品产品打造,从二三级供应商向一级供应商转变,其中艰难不言而喻。张宗权说,当时企业每年投入研发费用持续增加,五年内没有一点回报。

  多年的准备在2019年迎来新机遇,当时国内头部手机企业正准备推出折叠屏手机,正缺3D玻纤材料产品。“之前很多人做平面的玻纤,纵胜电子从2015年开始做3D玻纤,提前了四年准备这个工艺,如今国内没有哪家企业有我们这么成熟的技术。”张宗权说,3D玻纤做手机后盖,既轻薄又能减少对信号的干扰。

  凭借多年积累拿下大订单,获得市场认可,自此纵胜电子的发展速度也进入飞速阶段,相继拿下各类平台一级供应商资格,加入多家国内外头部电子科技类产品生产者的供应商“朋友圈”名单。

  “如今玻纤材料产品这部分,纵胜电子在行业内是引领者。”张宗权说,这除了技术过硬外,也因为纵胜电子能提供一站式服务。

  “从原材料的研发、配方的合成,到图库上交,再到平面压和、3D压合,外观处理、喷涂贴,然后适应反应组装,8道工序,都能在一家工厂完成。”张宗权介绍说,在此前疫情防控减少社会流动的背景下,减少运输环节,降低物流成本,一站式把产品交付到位对于终端产品来说非常可贵。

  除了玻纤外,纵胜电子也在尝试将更多的材料、材料组合体制成产品,在企业内部,有6000平方米材料及工艺研发中心。“比如,碳纤维中框代替铝的中框,能让手机瞬间轻一半。”张宗权说,未来在手机、笔记本电脑轻量化的追求下,以及伴随智能穿戴、电动汽车、智能家居、无人机的流行趋势,碳+树脂、凯夫拉+树脂等新型高性能材料的运用将更加广泛。

  如今,纵胜电子已经在布局新赛道。“新能源汽车发展非常火热,我们现在正在做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壳体,今年11月份试产。市场化之后,明年、后年又将迎来新发展。”

  “现在在新圩梅龙湖智能制造产业新城拿了土地,大约4.6万平方米左右,还在平整土地状态,期望能在2024年投产。”张宗权说,这些年政府部门全力支持企业未来的发展,新圩多条产业道路距离开通时间慢慢的接近,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近些年,新能源车的“风”很大,据公安部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149万辆。随着更多新能源汽车飞入寻常百姓家,整个产业链迎来蒸蒸日上,由此也催生了一个新的巨大市场--动力电池回收产业。

  根据相关企业结合行业数据测算。预计到2026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将达到762GWh,假设动力电池的常规使用的寿命为5-8年,分别按照10%、40%、30%、20%的比例退役,测算我国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总退役量达到380.3GWh。2030年动力电池梯次+再生利用市场总规模则有望达到1048.9亿元。

  这个一个千亿级的市场“蛋糕”,2017年“入行”的惠州市恒创睿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创睿能”)是抢先吃到红利的一波,目前这家位于惠阳新圩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拿到工信部“梯次利用白名单”“再生利用白名单”双白资质,是目前全国仅有的7家动力电池回收“双白”“正规军”之一。

  早在2014年,在美留学的陈志鹏就关注到这一领域,彼时特斯拉还未迎来爆发期,回国后,他开始了国内调研,发现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在国内基本属于空白领域,以“小作坊”居多。“所以当时跑了各大院校,组建团队去做这个事情。”

  2017年恒创睿能成立,以实验室的形式开始步入行业,随后2019年,恒创睿能在惠州投产第一个工厂,开启飞速增长和扩张阶段。

  “第一个工厂选在惠州,是因为这里区位优势显而易见,另外惠州有亿纬锂能、欣旺达等头部锂电池生产企业”惠州市恒创睿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志森说,“我们是跟着这个锂电池生产基地走,哪里有生产锂电池,哪里需要这个退役回收工作,企业就在哪里布局。”

  “2018年惠州基地落成、2019年5月份投产,当年工厂的营收突破2.5亿。2020营收突破4.5亿,2021年营收规模达10亿元。”曾志森说,企业几乎以每年翻倍的速度增长,预计2022年营收能达到20亿元,目前现在恒创睿能已拥有惠州、江门、赣州三大产业基地,总部和研发中心设在深圳。

  恒创睿能提供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该企业成立5年,年复合增长率超100%,已发展成为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及综合利用行业第一梯队企业,退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解决能力达15万吨/年,2019-2021连续三年锂电池回收规模广东省第一。

  曾志森判断,行业的爆发期还远未到来。“真正的退役潮也是从今年开始,然后每年量都会翻一番。”

  2015年是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爆发的关键一年,当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40万辆。根据动力电池使用寿命通常在5-8年测算,第一批商用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2022~2023年开始退役这两年将迎来报废小高峰。

  而与市场不匹配的是目前对动力电池的回收能力。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现存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在在3、4万家左右,但工信部“白名单”却寥寥可数,仅47家,像恒创睿能这样的更是寥寥可数。

  曾志森认为未来行业将日益规范化,恒创睿能还将迎来大发展。“此前已经有许多小作坊因为环保不达标,渐渐退出电池回收市场。”

  目前具有回收资质的企业,对动力电池都有严格的处理流程和溯源流程,对环保、安全的要求非常高。因为废旧动力电池中含有钴、铅、锂、镍等大量重金属元素及高毒性物质、挥发物,如果随意处理,对土壤环境和地下水资源的破坏极大。

  每一个电池的信息都将被记录进国家工信部,实现电池整个生命周期的可追溯。“我们梯次利用的产品,都将重新编码装上芯片,确保随时监控这个电池的实时的状态。一旦有异常,系统远程处理,不让它过充过热,减少着火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曾志森说。

  据介绍,恒创睿能针对回收电池主要有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两种解决方法。剩余容量在80%~20%的退役电池可优先遵循梯次利用原则,应用于其他对电池要求没那么高的设备中。“梯次利用的原则是帮助退役电池找到比较合适的应用场所,如家庭储能、路灯、野外移动电源、基站备用电源等。”恒创睿能惠州基地厂长王志孟说。

  对于不符合梯次利用标准的废旧电池,恒创睿能则遵循拆解回收再利用原则进行拆解、粉碎、筛选、提取动力电池中的镍、钴、锂等核心原材料,并再次用于动力电池生产。“等于是一个‘城市矿场’的概念。”曾志森说。

  目前,恒创睿能进入了以苹果为代表的国际领先企业的供应链,同时与深圳巴士集团、广州公交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其生产循环材料已在新能源汽车与消费电子领域规模化应用。该企业产品破碎回收端产能约为5万吨,明年扩产至15万吨;湿法冶炼产能2万吨,明年预计将达6万吨。

  “我们还计划在梅龙湖建设二期产业园,届时企业产能又将有新提升。”王志孟说,二期工厂将按“零碳”工厂打造,用上光伏等绿色能源,同时进一步提升环保和安全的要求。“企业有这么快的发展也要感谢各级政府部门,对我们项目的申报立项、环评等都给予指导和支持,还运用了并行审批制,节约大量的时间,对我们项目的推进非常有助力。”

  正是抢占市场和风口的关键期,时间对于恒创睿能来说无疑非常宝贵,近期该企业获得长期资金市场的青睐,完成超4亿元B轮融资,再次加紧全国产业布局。今年8月,恒创睿能在湖南签约投资建设年产10000吨锂电池材料回收和三元材料前驱体生产项目,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后预计年产值10亿元。未来,企业也已做好上市计划,力争2025年成为上市公司。


进入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7 澳客okooo下载手机版官网首页